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典藏版)
在线商城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典藏版)

价格 17.1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5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0条
  • 内容简介
  • 目录
  •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典藏版)》内容简介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但是,这100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是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作者简介】  叶永烈,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作品: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红色二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尔与蒋介石》;长篇纪实:《反右派始末》、《“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受伤的美国》;传记文学:《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胡乔木传》、《陈伯达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等。曾获中国首届“**传记文学作家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典藏版)》目录

    总序从“班门弄斧”说起鲁班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等一下杀我的头”阿基米德龙嘴里吐出了铜球张衡妙手神医华佗月球上有他的名字祖冲之“活鲁班”喻皓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他不知道发现了美洲哥伦布临死的挑战哥白尼真金不怕火塞尔维特科学不承认偶像维萨里写了二十七年的巨著李时珍从小热爱星星第谷.布拉赫烈火烧不了真理布鲁诺“徐家汇”的来历徐光启300年沉冤昭雪伽利略“小解剖家”哈维奇人奇书徐霞客看门人游历“小人国”列文虎克“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顿预言的胜利哈雷钟和地球李希尔至死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为科学献身罗蒙诺索夫“怪人”不怪开文迪许当真理碰到鼻尖上普里斯特列“蒸汽大王”瓦特药房里的化学家舍勒善于思索的人拉瓦锡从“朝三暮四”到专心致志拉马克牛痘的来历琴纳轮船之父富尔敦袜子的启示道尔顿敢于“改错”的人王清任怪物吓不了他居维叶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高斯当上“科学明星”前后戴维关于“女神”的信柏济力阿斯“大学生”念小学斯蒂芬逊从徒工到科学家法拉第画家发明电报莫尔斯“橡皮人”的悲剧古特义两次化学论战维勒迟到的聘书阿贝尔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李比希盲人的创造布莱叶把虫子放进嘴巴的人达尔文“小人物”创立新理论伽罗华海王星的发现勒威耶、亚当斯后花园里的科学实验孟德尔“必须努力工作”巴斯德珍贵的友谊华莱士“昆虫迷”法布尔“一个好汉三个帮”赫胥黎马车上的梦凯库勒“炸不死的人”诺贝尔终身努力的人门捷列夫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瑞利X伦琴没有电话的一天贝尔“发明大王”的秘诀爱迪生科学的苦工巴甫洛夫在机遇面前贝克勒尔一本书的作用拉姆赛给自己写信的人欧立希对“想当然”的惩罚艾克曼青龙桥车站旁的铜像詹天佑电影和缝纫机卢米埃尔兄弟飞机兄弟莱特兄弟镭的母亲居里夫妇桃李满天下卢瑟福戴草帽的博士爱因斯坦偶然,也不偶然弗莱明中国的莱特冯如珍爱石头的人李四光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可桢揭开胰岛素的秘密班亭“贡献毕生心力”茅以升永存的墓碑朱洗“敌侨”的贡献费米两颗爱国的心傅鹰、张锦“童鱼”童第周“学不偏废”苏步青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学外语像交朋友高士其归来钱学森吃豹子胆的人蔡希陶“十个指头按一个跳蚤”李贵真“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物理女杰吴健雄奇怪的叶子吴征镒“我还应继续努力”杨振宁坚强的早产儿彭加木“李精于学”李政道断手再植的奇迹陈中伟“数学怪人”陈景润丁和“J”丁肇中“棒球化学家”李远哲重要的是贡献崔琦从“红领巾”到数学家杨乐、张广厚**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结束语后记前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利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权威规模*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后记  我写出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大抵由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常在科学界活动,和科学家们颇为熟悉。  二是我跟小读者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常常应邀到各小学、中学举行报告会。报告什么呢?我发觉,小读者们*爱听故事,于是,我讲起了科学家的故事。  三是出于我的本职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我要不断写作。既然小渎者们爱听科学家的故事,我又熟悉科学界,于是,我动手把讲过的故事变成文字。  故事越写越多,分别发表于各种报纸、杂志,竟有100多篇。我从中挑出100篇,编成一本集子,便成了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传记。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却纳百于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折子戏”,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  百人百貌。这100个故事(新版补充了三个故事,为延续初版风格,书名不变)各不相同:有的写科学家勤奋,有的写科学家勇敢,知难而进;有的写科学家谦逊,有的写科学家好学,孜孜不倦;有的写科学家坚定,捍卫真理……但是,这100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是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对于每一位科学家来说,书中的短短的故事只是小小的片断。为了使小读者能对每一位科学家有概括了解,特地在故事前写了科学家的简历,配上一幅画像。这100个故事,以科学家出生年份为序编排。  叶永烈  2008年4月17日于上海“沉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