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因是子佛学入门
在线商城

因是子佛学入门

价格 2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因是子佛学入门》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别、佛教的成立开始讲起,介绍佛教的历史、教理、经论,并讲述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禅观、念佛及持咒等。  作者蒋维乔先生同时具有学者和修行者双重身份,因此,能更好地以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谈佛学与佛教。《因是子佛学入门》内容丰富浅显,易于领会,不论在义理或是修行实践上,都做了简单明了的说明,乃是佛学界的普及读物中的善本。读之,可快速地直达核心,了解佛教的整体概貌。  对于刚接触佛法的有心人,《因是子佛学入门》有助于领悟佛法的深刻内涵,正信而不迷信,的确是不可错过的指路明灯。对于已经入门的实修者,也可以借此机缘,自我检视,弥补基础学识之不足,梳理佛法之精义,进一步扎实修为。

目录

例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叫做佛学
第二节 研究佛学怎么样下手
第三节 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成立原因
第一节 佛出世前印度思想界
第二节 佛出世前印度的社会
第三节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章 释迦牟尼史略
第一节 释迦成道以前的状况
第二节 释迦成道的时期
第三节 释迦的转
第四节 释迦的入涅槃
第四章 佛教的立脚点和基本教义
第一节 佛教的立脚点
第二节 佛家的教法
第五章 释迦灭度以后弟子结集遗教
第一节 第一次结集
第二节 第二次结集
第三节 第三次结集
第四节 第四次结集
第五节 大乘经典的结集
第六节 秘密经典的结集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二节 大乘佛教的发展
第三节 大小两乘的分别
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衰颓
第七章 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
第一节 佛教东传的时期
……
第八章 《大藏经》的雕刻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附录

摘要与插图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成立原因
  第一节 佛出世前印度思想界
  佛教产生的背景
  大凡一种宗教的产生,必有它的背景,绝非无缘无故突然出来的。佛教当然也不能逃出这个公例。原来印度古代有婆罗门(Brāhman)教。“婆罗门”是梵音,意为净行,是事奉天神的一种宗教。他们教徒,自称为梵天的后裔,世世以道学为职业,操行清净,所以称净行。距现今四千余年以前,雅利安民族从中央亚细亚人居西北印度,渐渐迁移到恒河上游。这个地方正处温带,气候清和,物产丰富,雅利安人逍遥快乐,感谢天帝的恩宠,就生了崇拜的信念。他们以为天空的光明就是神灵的表现,便向日、月、星、辰、电光等各方面虔诚礼拜,以为可以消灾求福。因此就有了供献的祭物、赞美的祭歌。久而久之,仪式愈繁,普通的人未必能够熟习,于是有专司祭祖的僧侣,另成一种阶级,就叫做婆罗门。
  婆罗门的教典
  大凡原始社会的初民,没有不敬畏天神的,并且以为天神和人类差不多,都是有人格的、有意志的。婆罗门族人的思想,也是这样。他们所做的祭歌,赞美天神的伟大,认为人格化的天神含有道德的性质,对于下民,天神有行使赏善罚恶的职权。经历了较久的年代,这种赞歌和祭祀仪式就自然带有了神秘的意味。他们将这些赞歌和祭祀仪式编集成一种教典,就是古来所传有名的《吠陀(Veda)圣典》(“吠陀”译为明智)。这种圣典有四种:第一种叫《梨俱吠陀》(Ri9—Veda),意译为赞诵明论,中间所收录的全属宗教的赞歌;第二种叫《沙磨吠陀》(sāma—Veda),意译为歌咏明论,中间收录的是属于祭祀仪式的颂文;第三种叫《夜柔吠陀》(Yajur—Veda),意译为祭祖明论,中间收录的是祭祀仪式的歌词。以上三种吠陀,在祭祀天神时候,各由僧侣分别朗诵。后来又有一种,收录世俗相传的咒术,和供神却没有关系,别名叫做《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意译为禳灾明论。此种合前三种,称为四吠陀。这四吠陀是婆罗门形成宗教的圣典,也是印度古代的思想的渊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