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心是菩提-佛学中的人生哲学课
在线商城

心是菩提-佛学中的人生哲学课

价格 3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责任原本是自然的产物,天地间每一个生命自然地履行这个责任,如此大地才能绚丽,宇宙才能多姿。
  人,是否记得有这样一份责任?
  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无论是人类还是他类,其实都以天然的本性在默默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只是这个天然的本性被障蔽的时候,责任的承担也就被回避了,因此,生命的价值就萎缩了。
  “生命是活着的!”多么实在的一句话,这些“活着的”生命应该怎样默默地承担起装扮世界、利益人间的责任呢?
  责任是一种力量,只有承担起责任时,生命才有活力!
  也许,许多人并不留意大自然的朴素、无私、绚丽和多彩,高贵的品质在匆匆的脚步下,在浮躁的身影中湮没了,被遗弃了。而这朴素、无私、绚丽和多彩是否是多少人付出生命而寻找的生命的呢?心的本源就是如此吗?
  《心是菩提:佛学中的人生哲学课》,在深刻集会佛教禅学精义的基础上,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了数百余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使读者通过阅读,深刻地了解,生活是禅,禅是生活!

目录

第一篇 禅是一颗洁净平淡的心灵
行恶与修善
找到自己的佛性
为一切众生烦恼
认识当下的自我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珍惜难得而已得的机遇
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人生五味
弘一大师的佛家生活
一生万法,万法归一
一切都要靠自己
让内心的光燃起来
做退后一步的准备
天堂地狱只在_念之间
信念坚定的须赖
不惧生死的禅师
白居易与禅师论理
李渤与禅师辩道
小偷遇到禅师
富人听声断人性
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
晒香菇的老禅师
佛法在恭敬中求
园头禅师的育才之道
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
小沙弥敲钟
翰林学士寺院做苦役
禅门宜默不宜喧
内在本性的流露
一个超越人间的圣僧
越喝越想喝
一切都由因缘所定
找到人生真正的光明大道
昙翼法师和采薇少女
严守信用的须陀须摩王
老仙人和小仙人
让灵慧从心中得来
凡夫俗子的心境常被外境所动
不立文字的禅
道的真谛
道元禅师和他的弟
无价之宝的偈语
女仆与公羊的战争
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
保持心灵的自在与安详
超越生死游戏人间
第二篇 禅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态度
只愿为国王剃胡子的功臣
做自己的真正主人
狐狸报狮子的恩情
得恶报的商人
前世的福报
前世的布施今生的回报
人蟒临终一念的慈心
用真心赞扬一切善法功德
一切佛法皆是自性流露
布施供养的功德利益
坚定对佛法的信心
阿育王施福德降服龙王
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
曾经聪明的迦毗黎
果报无衣的女子
结仇怨的兄弟遇到佛陀
天人教导妻儿
德山禅师的参禅佚事
雀王的慈悲佛性
受到鼓励的独角牛
狮子白象战毒蛇
化沙门劝告比丘
释尊三事笑缘
三人随喜射雀因缘果报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太子舍身求双亲
至诚供养三宝,必能增长福德
珍惜机会广结善缘
第三篇 禅是一种普渡众生的胸怀
恩情要用一生来报答
不要轻视看似弱小的人
天真心灵比珠宝更珍贵
身外之物毕竟都是无常
发挥人生的价值
摆脱对欲望的烦恼
生命总是在轮回中前进的
无头鬼四见沙门
世世普度众生
长者受佛度化缘
无知的人多烦恼
冤报相交的大小太太
世尊法度众生
阿保乞食托空钵
佛法的智能与神通
水牛王和无理的猕猴
阿难的总持因缘
二位兄弟化身就国
蓬花女悟无常证果
要有感恩之心
敬钟如佛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自私忘义的猎人
婆罗门寻子记
树神营救老比丘
金毛兽善心成佛
自身体内的四大毒蛇
比丘的美妙音声
保持精进求法的道心
坚持到底的心愿
修行人应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缘
第四篇 禅是一种超脱世间的境界
禅家的境界
人有诚心,佛有撼应
发自内心的言语
舍己利生的善良本性
创造无限的未来
国师与皇帝
禅师的待客之道
禅师与童子
天堂净土就在禅者的心中
清扫心中的污垢
恐误同参一诗
人生中的苦与乐
禅师的真正甚或行止
贫穷也可以出卖
真正快乐的生活
拥有一颗宽容的佛心
日面佛,月面佛
禅的真意自在个人心中
神奇的马麦
从根源解决问题
不为自己求安乐
织匠为何如此勇敢
祗树给孤独园
五百只白雁精心听法
真正的学佛之人
遇到佛陀的采花人
提婆菩萨说法降服大众
月光王
伟大的播种者
梵志火中救得佛度
须曼花开耳朵上
禅老的自由之心
萨波达国王舍身救鸽
找到人生的真理
了断尘缘
第童篇 禅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心境
拥有心灵的财富
尊者降恶龙

摘要与插图

为一切众生烦??br> 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br> “佛是烦恼,烦恼是佛。??br> 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 “不知佛在为谁烦恼???br> 赵州从谂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br> 学僧再进一步问道:“如何可以免除这些烦恼呢???br> 赵州从谂严肃地责问学僧道:“免除烦恼做什么???br> 又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礼佛,便用拄杖打了一下,问道??br> “你在做什么???br> 文偃答道:“礼佛!??br> 赵州从谂斥责道:“佛是用来礼的吗???br> 文偃道:“礼佛也是好事。??br> 从谂道:“好事不如无事。??br> 佛语感悟 烦恼是病,佛道也是病,佛菩萨是真有病吗?不是的!佛菩萨是为一切众生而病。佛陀降诞娑婆,观音行化苦海,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菩萨悲愍众生,免除众生的烦恼,是为了什么呢??br> 礼佛虽是好事,但却莫执著此“好事”——功德,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br> 认识当下的自??br> 日本真观禅师,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br>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br> 那些问题包括??br>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br>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br>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诚恳地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br> 真观禅师爽朗地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br>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br>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br>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br>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