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是大忙人。习惯性的忙碌似乎正变为一种焦躁不安,让人们越来越盲目、越来越茫然。佛法,就是智慧;求佛,即为修心。本书正是以此为宗旨,将佛的智慧融人生活,句句有味,字字禅机,成为现代人的一贴心灵良方。
全书共分五卷,分别是:“佛心卷: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智慧卷:消除烦恼有方法”、“禅修卷:、身体力行,实证见佛”、“人间世卷:凡尘俗世听梵音”和“境界卷:佛眼看世界”,包含了慈悲心、平等心、因果心、回向心、超脱心、随缘、舍得、放下、惜福、勘破、布施、持戒、精进、笃行、圆通、弹定、圆满等诸多内容,全面揭示佛的要义,如: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诸果,皆从因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物无我,即成佛;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布施就是种福田;生活中一切皆是禅……在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感悟到: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快乐;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淡定!在处世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超脱;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顺达!
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生活的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生活所持的态度。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花红柳绿。心中有爱,生活便处处充满温情,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大全集》能帮助每位大忙人都找到一个让心灵休憩的港湾,放慢生活的脚步,品味人生的幸福。
目录
第一卷? 佛心卷: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 一、慈悲心:慈云化雨作春风
??? 1.寄悲悯心于物
????? 悯物之心常存
????? 一滴水中四万八千虫
????? 世有平等,然后有真慈悲
??? 2.存善念,行善行
????? 菩提心即大悲心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微薄力彰显大善良
??? 3.恶虽小而不为
????? 害人终害己
????? 恶语一句六月寒
????? 除去恶念,方能得救
?????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 4.菩萨也金刚怒目
????? 大牺牲的慈悲
????? 以力折服,也是慈悲
????? 三界中有地狱
??? 5.悲智并用漫花雨
????? 智慧与善行互补
????? 行善心,有方法
????? 一院菊花,满村菊香
????? 因材施教,顺势度人
???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舍身饲虎,大悲悯
????? 大爱清净无私
????? 万魔不退菩提心
? 二、平等心:众生皆有佛性
??? 1.佛在平凡人间
????? 佛在平凡人世间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砍柴担水做饭是佛
??? 2.尊重世问众生
????? 关爱每一个卑微的生命
????? 但为众生得离苦
????? 轻如尘埃亦仰视
????? 尊重能换来情感
??? 3.以待己心待人
????? 待人以诚,不以衣取人
????? 普度众生,先结人缘
????? 待客有分别
????? 正确对待他人选择
??? 4.正见无差别
????? 待人皆以礼
????? 辱人者自辱
????? 摒弃门户之见
????? 公道自在人间
??? 5.每个人都是佛的种子
????? 神仙本是凡人做
????? 差异都是人所定
????? 心、佛、众生无差别
? 三、因果心: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 1.今生果前世因
????? 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 无知孽债的共业
????? 今世为前世负责
??? 2.因果业报可转换
????? 佛陀的因果业报
????? 因果可转变
????? 有缘则生,无缘则灭
??? 3.巧合是机缘
????? 冥冥中的爱
????? 两世恩怨
????? 改变命运
??? 4.恶自有报
????? 毒咒的报应
????? 冤深似海恨难平
????? 果报还诸自身
??? 5.善缘善报
????? 结草衔环,善出善返
????? 纯孝感动猛虎
????? 一念仁善福禄至
????? 施财行善延寿
??? 6.戒杀生
????? 对杀戮的报复
????? 慈悲放生,往西方极乐
????? 不食动物肉
????? 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
? 四、感恩心: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 1.常怀感恩之心
????? 感恩生活
????? 感恩有好报
????? 知恩当回报
????? 为老师干杯
??? 2.投桃报李之恩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不做那一汪死海
????? 左手付出时,右手有收获
??? 3.报答亲人之恩
????? 将孝心放到无限大
????? 心存孝敬,得心中真佛
????? 孝是回报的爱
????? 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
??? 4.不忘朋友之恩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患难之交真朋友
????? 真诚之水浇灌友谊之花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心热如火,眼冷似灰
??? 2.戒贪,除之而皈依纯洁
????? 欲过度则为贪
????? 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
????? 心中不染铜臭
????? 布施是抵制贪念第一利器
??? 3.嫉妒,如熊熊燃烧的火焰
????? 不要太计较
????? 不嫉妒
摘要与插图
“不俗即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情,大慈大悲正体现了佛心的救世深情。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佛法是十分注重慈善之心的,而且一直都教导人们一心向善。佛法对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1.寄悲悯心于物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一草一木皆为生命,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其有无生命。
悯物之心常存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我们人类成为了自然界的生命体,但我们依然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1924年,兵荒马乱的时代,弘一法师修道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丐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净。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成有成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化缘是出家人的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请求说。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丐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受!”
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了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
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的一种尊重。
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己。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一滴水中四万八千虫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上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水洗澡。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冲一下凉。他便去提了冷水来,把热水调凉了,他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地上。
师父便骂他:“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地上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下去,会毁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凉水,用来浇灌,可养活多少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他于是开悟了,并以“滴水”为号,这便是“曹源一滴水”的故事。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头,这正是真禅的源头,即后来六祖慧能修过的曹溪。
佛法对人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即使再小再卑微!释迦牟尼佛日:“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
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个生命,无论其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世有平等,然后有真慈悲
佛法强调:真正的善良先应该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平等,便谈不上善良。这正如一个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施舍一点残羹冷炙给乞丐,这不是善良,而
VIP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