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在线商城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价格 2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然、好的生命。

目录

《般若心经》全文            
序言 人间大自在              
【上卷】了解般若与心         
 摩诃:大、多、胜          
 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心经:心的道路            
 关于《般若心经》的译者:玄奘大师   
【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     
 自在得            
 因缘如花开花谢         
 无我的状态            
 超越身心的限制           
 没有烦恼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无”乐            
 心的大自由     
附录 《心灵》关键词

摘要与插图

佛法有所谓“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止什么,也是有标准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古灵禅师登座说法,他说了几句话,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心经》的般若智性。他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性无染”,我们的真心佛性、本来面貌是无价之宝,那是真我,不是五蕴的我。五蕴的我是假我,而真的我则是无染的。“本自圆成”,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们的人,但是不能生佛。先前说过,摩耶夫人可以生悉达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亲。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不能生养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用父母生也会有。
  为什么我的真如佛性死不了?因为人的佛性是不死的,是永远的。“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你离开虚妄的妄缘,真如的佛性就会显现出来。
  等于一面镜子,之所以照不出人的面貌,是因为镜子上的灰尘太多了,如果你把灰尘去除了,镜子的光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虽然灰尘把镜子弄模糊了,照不出人的面目,但镜子的光还是存在。
  我们用水和波来理解烦恼和菩提。水的性本来是静的,等同真如,风吹起,产生波浪,就是烦恼。烦恼是虚妄的,当烦恼停下来的时候,就如同水性,是平静的,真如也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这一偈子也可以比喻,水的性本来是不动的,是寂静的,只因无明的风妄动了,才生起波浪。当风一停下来,寂静的水性也就出来了。我们也不一定要等到风平浪静,才看到本性的寂静。运用般若,观照在生死苦海里面流转的人生,也会知道人的本性是寂静的,法身不动。
  诸法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人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宇宙人生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子的呢?《般若心经》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六个“不”来形容。所谓“不生不灭”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个体存在不存在。生就是存在,灭就是不存在,那么我们要问:“这个人生、世界、一切诸法,究竟是存不存在呢?”当然,《般若心经》里已经回答我们“不生不灭”──没有生也没有死。
  一切诸法的性质,是善、是恶?是清净,还是垢秽呢?从性质方面来说,它不垢不净。所以,不可用“净秽”来形容诸法,法的空相是没有生灭,没有垢净,在数量上也是没有增减的。
  说到我们的空相,我们的本来面貌“不生不灭”。例如,小孩子出生了,“恭喜恭喜,你生养了个儿子。”有人死了,“唉哟!死了真可惜!”像这样生了就欢喜,死了就悲伤,就是人的执著和愚痴。为什么会死?因为生,生了才会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人死了之后才悲伤呢?生的时候不就说明他一定会死了。生死等于唇齿相依,相连在一起。
  其实,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看到东方的太阳升起,过了一会它又在西山落下了,可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我们以为太阳落下去就没有了?明天早上它又再升起了!所谓升起、落下,就等于人的生死,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停息。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在这个空相里面,没有生死,没有生灭。在这个世间,虚妄的假相才有生死,真实的般若智性没有生死。
  有一位老先生过八十岁生日,请了良宽上人到家里接受供养,并请他诵经、祈祷、祝福。良宽上人一到,说:“老人家,你要我来替你祝寿、祈祷、祝福,我要请问你,你想要活多久呢?这样我才好告诉菩萨。”
  “一百岁。”“一百岁就够了吗?你今年不是八十了吗?再二十年就要死了,太短了。”
  老先生心想,这个良宽这么慈悲,我再求二十岁,他却说太少了。于是开口问:“师父啊!你看我应该求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