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佛法有所领悟的人,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美化;力量得到了强化。那些佛思禅悟,犹如指路的灯塔,让迷失航向的船只归于正途;仿若汩汩甘泉,流入干涸的心灵之湖;好似猎猎清风,吹散了遮盖思想天空的乌云。《品读国学·大彻大悟:佛禅思想全面解读人生》中,我们不讲佛理,只引偈诗,从而迁出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公案,不敢说能让您参透生活的禅机,只想引您会心一笑,足矣。就当这是一处依山傍水的清凉之所在,炎炎夏日走得紧了,请小坐一会儿,浅酌一口清茶,沉淀一下太过忙碌疲惫的心灵。
目录
第一篇 菩提种子——学习生活的佛法
口说得走千里路,不如脚跨前一步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前半生若能无畏,后半生则可无悔
若以外物为持重,行为显呆板无用
人无品行之不好,却需改正坏习惯
胸壑中藏有莲花,方能够心如莲花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忍得一时之怒气,能免百日之烦忧
脚下的地势不同,眼界就会不一样
处处皆能逢归路,道道亦可达故乡
第二篇 佛前挑灯——点燃生命的铜灯
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心中有鬼鬼自来,心中有佛人自安
我今一切皆虚怀,谦虚无上自有得
滔滔一点无依处,举足方知尽道场
做人低调立于世,才能处处得保全
勇于突破不求人,成功还得靠自身
无包容世界之心,便无圆满的人生
唯有心存紧迫感,方能立足于未来
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
一休万事皆能休,恩怨烦恼也全休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抛百般凡心欲念,获万种正道解脱
……
第三篇 悟法人生——感悟禅意的人生
第四篇 执法问心——修习佛禅的智慧
第五篇 自由来去——升华心灵得自在
摘要与插图
纵观历史,多少迁客骚人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种心态,因环境变迁而怀忧丧志,把豪情通通丧失掉。唐朝的李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因政治功名上失意而成天抑郁愁苦,一位奇才仅27岁就消失于中唐的诗坛。孟子云:“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才是人生确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很轻易就被身边发生的事改变心态,承受力未免就太差了。
退一步想想,天空多么的辽阔,人的一生就像几滴露水,蒸发后就无影无踪。因此,你何必去为眼前的芝麻小事大动干戈或伤心劳神呢?
如果一个人的心定不下来、净不下来,心里一团糟,这个人没有智慧。
办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静止不动的。什么境界面前,他都能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情一临头,心里就慌乱了,这种人成不了大器。我们要开智慧,就要从定境中下手。我们要是不能够极力格除物欲,本有的真知就没办法现前,亦难显现。
换句话说,我们本具般若智慧,我们有一分格物的功夫,智慧就透一分;有十分的功夫,就透十分的智慧。智慧的显现,就以我们格物功夫的深浅而定。
……
VIP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