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是什么?心是万物,是你所能看到和想到的一切。正因为如此。心总是受到尘世的种种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颇。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叫惹尘埃,这儿的“拂拭”,其实就是洗心,一种禅修的过程。
也许有人觉得洗心禅修是一种很高深的学问,事实上,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洗心(给大忙人看的禅修书)》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只要方法得当,生活即禅修,洗心求大道。愿每一个忙碌的人,都能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一个真正的洗心禅修之道。
《洗心(给大忙人看的禅修书)》由弘光法师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心似莲花开,用心抒写惬意生活
◎多一份慈悲,多一份美好
1.慈悲心如此简单——慈悲心源自生活的“慈”和“悲”
2.培养慈悲心——其实世人皆有慈悲之心
3.有行动才有进步——慈悲心修炼如此简单
◎端心止念,心静处处皆乐土
1.这样静心——呼吸便是梵唱,两耳就是菩提
2.让心柔软起来——静心需静观
3.心如莲花——佛家静心大法
◎天真即达到,无心乃快乐之本
1.无心——无心才是人的真本性
2.世上本无事——禅修的世界是无我的境界
◎参透内心,看透自心的人强大
1.豁然还得本心——观心需要禅悟
2.法由心生——心的潜能无穷无尽
3.聪明人当自知——正视自我才能参透内心
第二章 无风絮自飞,以禅洗去心灵尘埃
◎禅修是强化心灵的种子
1.因果相连——种瓜才能得瓜
2.安心是养心——静心方能得大略
3.静雅得天堂——安静之地更有益于禅修
◎人人皆有佛心,俗人皆可禅修
1.成己亦是为人——禅修修炼的其实是自己
2.书山有路勤为径——接近禅修方能懂得禅修
3.修身养性本一家——禅修与道德相知相伴
◎内观自我——跳出心灵的围墙
1.世人皆可成佛——修习内观禅可挖掘潜在智慧
2.明镜识自我——修习内观禅可以洞悉自己的行为
3.修禅本无难事——内观禅的修习十分简易
◎心有多大,禅就有多大
1.为自己松绑,为生活松绑
2.执著便无我——需将心灵炼成海
第三章 万物本为空,少份执著多份自我
◎每个人都肩负重任
1.我执便无我——寻找失落的“自我”
2.不推不诿——勇于承担责任,才是大我
3.坚者越坚——担子越重,生活越充实
◎把诱惑抵挡在心门之外
1.人为财死——贪欲会吃人
2.捡芝麻丢西瓜——勿要贪图蝇头小利
3.眼中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1.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有备无患—一人需要有一技之长
◎自信心乃成功之道
1.失败源于缺乏自信
2.自信就要行动
◎定下心来,才能成功
1.因果天定——有定力才会成功
2.百炼成佛——定力磨炼人的心态
3.超然物外——定心需要放飞心灵
第四章 无我才有我,把别人看做自己
◎学会用佛眼看世界
1.有的放矢——心中要有坚定的目标
2.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谜途知返——知是知非,知非便舍
◎交友当交地友
1.朋友不在多——人生交友当像大地
2.没有永远的朋友——共赢才是真赢
◎智者,不制于人
1.恪守信念——不变常能胜万变
2.固守初衷——智者不因他人改变自己的思想
◎藏好自己的舌头
1.言多失——多说不如不说
2.沉默是金——沉默比喋喋不休更犀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勿推己及人——不要将意志强加于人
2.要成人达己——为人就是为自己
第五章 尘世本无痛,快乐才是生活本源
◎心中有禅,莲花才会开
1.若心有佛
摘要与插图
人人皆有佛心,俗人皆可禅修“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陀的这句佛语感动了无数人。佛法精深,很多世俗人难以参透。这也成了很多禅修者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儿--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或默默无闻一辈子,或风生水起一生。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即使修行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得道高僧都是前生注定的,普通人再怎么用心禅修也无法领悟精深的佛法,因而难以成佛。
老方丈在金山寺做了20多年的住持,一个小和尚从1 0岁时就跟随老方丈了,并且和老方丈一同修行了很多年。虽然小和尚勤快无比、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但他悟性不好,因此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沙弥。老方丈看不过去,有心帮助其早日开悟。
一日,老方丈像往常一样对小和尚说:“徒儿!”
小和尚听到喊声,立即跑了过来问师父有什么吩咐。
实际上老方丈是在锻炼小和尚,但小和尚并未领会到师父的意图。
老方丈笑了笑说:“没什么!”
没多久方丈又喊:“徒儿!”小和尚又立即跑过来问师父有什么事情。如此反复几次,小和尚都如是应答。
一次方丈喊:“佛祖在哪里呀?”
听见师父喊佛祖,小和尚有点纳闷,寺院里只有和尚,哪里有什么佛祖呢?
老方丈看出小和尚的疑问,于是说:“徒儿,我是在叫你呀!”
小和尚更是不解了,问:“师父,我是您的徒儿呀!您糊涂了吗?”
老方丈说:“徒儿,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你都只是一个小沙弥吗?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是你太辜负我了!”
……
VIP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