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图解金刚经
在线商城

图解金刚经

价格 9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流传、影响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有缘,念经者,喜欢念金刚经:讲经者,喜欢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金刚经》虽然只有5000多字,读起来也很容易上口,但要参透却很难,甚至入门都不容易。幸好时代变迁,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经典的新方式,即消解掉不利于沟通的旧文字,以图、文和谐的视觉思考逻辑,化繁为简,重新构筑阅读。《图解金刚经》以通俗易懂的图解方式,让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并使它成为一扇通向人生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相信《图解金刚经》的出版,会让这千年的智慧,洞穿时空,成为现代的人生指南。若有人在阅读中,有一时的精神体悟,获得片刻的宁静,足矣!

目录

世界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经卷
编者序:通向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悬论:叩响《金刚经》之门
1 经名的分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修行成佛的下手处:解决“心”的问题
4 修行与圆满:《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5 佛眼中的红尘:《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6 《金刚经》在中国:佛文化的重要流变
7 译经第一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8 皇权的功德:帝王与《金刚经》
9 民间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国文化
10 《金刚经》与禅宗:从六祖开悟到《坛经》现世

第2章 开场:导入说法的情境
1 从证信开始导入:说法缘起的情境线索
2 《金刚经》序曲: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庄严
3 佛陀身边的僧侣团队: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体修行
4 尊严与乞讨:佛家乞食制度
5 无言的般若: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6 佛陀是个好榜样:从凡处入手
7 修行与入世:佛法不离世间
8 禅定的妙用:一念入定般若生
9 顿悟与渐修:修行佛法的两翼

第3章 成佛的必由之路:正知正见生正信
1 “解空”者点破玄机:须菩提的请法
2 成佛之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小乘与大乘:度众生和度自己
4 意会与言传:问答之间的微妙
5 护住真心的第一步:度生离四相
6 众生解脱的不同境界:无余涅与有余涅
7 做菩萨的窍门:不住相布施
8 无限广大的布施福德:像“东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9 求佛法与拜偶像:小议真佛不住于相
10 成佛的资粮:福慧双修一举得

第4章 一念生信心:通往般若的门坎
1 信佛须正信:真实的信心源于正确知见
2 人人都是未来佛:众生佛性平等
3 五个五百年:佛运消长的史观
4 持戒与修福:生“实信”的基础
5 一念生清净心:信心与顿悟
6 大得无所得:般若性本空
7 渡河不需舟:不要迷信工具
8 圣贤之别:一切无为与因果
9 福德性本空:财施与法施的较量
10 般若与方便: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第5章 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才能真信仰
1 小乘四圣果:修行当中的得与舍
2 须菩提的“果”位:第一离欲阿罗汉
3 庄严净土:心净才是真清净
4 清净才是道:心无所住而生清净
5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
6 多少是多:福德的再次考量
7 持经即是求佛:《金刚经》的地位
8 “金刚”意:经名中的缘由
9 得意而忘名:名相非真相
10 法身与报身:如来的三十二相
11 慧眼识真经:第一稀有
12 清净是道:信心与功德
13 第一稀有之人:由六祖惠能说起
14 第一波罗蜜:般若胜
15 功德再次较量:身布施与法布施
16 大乘不乐小法:伟大的菩萨事业
17 忍辱波罗蜜:坚定离相则能安忍
18 菩萨的境界:离一切相
19 如来的信誓:一定是真话
20 火种的力量:佛法复兴的希望

第6章 通达才能无漏:修行的真谛
1 菩萨的清净心:发心实无有法
2 舍离的“我”:大乘修行的主线202
3 佛祖无所得:佛法无实无虚
4 真正的菩萨:一切圣贤通达无我
5 佛的“五眼神通”:佛眼悉知悉见
6 通达要通心:“心”的相对论
7 福报的因缘:无得才是得
8 如来从何而来:求佛不如求己
9 拈花示众的妙法:不说而说的法
10 佛法和修行的关系:登岸就弃船

第7章 实践证真知:证悟就是与真理结合
1 圣凡无差别:众生都有成佛的根基
2 不足为凭的身相:观佛与见性
3 不偏执一端:佛法不断不灭
4 不贪才是无量:菩萨修福不为己
5 何谓“如来”:真理无所来
6 超时空的“一

摘要与插图

从《金刚经》的主题来看,这部佛法是要解决“心”的问题。
  心是孕育一切快乐的母体,也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源。心出了问题,无边的痛苦就会接踵而来。释迦牟尼当初游四门,看见生老病死,不知道原因何在,因而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苦和悲悯。所以,他出家修行直到悟道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解决这个“心”的问题。,他发现了解开“心结”的窍门,便在菩提树下顿悟得道。经过自己多年的反复验证,佛终于把自己解决“心结”的经验总结出来,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传授给众人,那就是这部《金刚经》。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在我们心中造成不安的烦恼因素。说“降伏其心”,似乎很简单、很容易。但是,究竟起来,众生的心实在是很难降伏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里,总有一些欲望、希望、利益或追求,总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需要解决。是在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膨胀,欲望也跟着强烈起来,人的心也越来越难降伏。欲望是众生的本能,没有欲望,便无所谓生命。众生的心难降伏,便是由于各种欲望的蠢蠢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