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2年

图书资料维护组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商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在线商城 > 佛法讲什么
在线商城

佛法讲什么

价格 32.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IP属地 广东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无论信仰者学佛修行,还是学者探究戒定慧三学,当先解决“佛法是什么?”的问题,当先区分佛法与非佛法。佛法初传时以三法印设教。虽然佛法之第一义为“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但诚如印顺法师所言,三法印是判定佛法的根本标准,世间、出世间之理如恒河细沙,难以计数,即使非世尊所说,只要合于法印,即是佛法;反之,即使大智大圣、无上亲口所说,若不合法印,亦非佛法,可见法印之重要。法印乃妙法之印玺,契玺为佛说,悖玺非佛说。此理不可不明。
  关于佛法何谓,可以两途探之,一为历史溯源,一为分殊解析。历史叙事是从产生背景、佛陀诞生、初转、一生教化、涅盘寂静、经典结集和声闻、缘觉、菩萨等一路讲来;分殊解析是横向理性分析佛法概念。此处采后者,分别从“佛”与“法”的理性分析入手理解佛法。佛法不是迷信,佛不拒绝理性,相反,在所有宗教中,佛教给予理性自由。

目录

引论 佛法妙义探寻
第一 瞽者之杖,渡海之舟
第二 理性、正觉与自由
第三 从觉化迷与在迷执觉
第四 身中毒箭当如何?
卷一 教法:佛陀的教化
第五 教理行果:佛法纲宗
第六 慧海佛光在三藏
第七 大乘经:成佛之道
第八 大乘律:修行者的法则
第九 大乘论:圣者的疏解
卷二 理法:无上甚深微妙法
第十 三法印
第十一 缘起性空
第十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十三 色空不异两相即
第十四 只识摩尼为宝珠,身死堕恶是愚人
第十五 谁是敌人?谁是恩人?
第十六 因果报应是至上的正义
卷三 行法:妙理之要在修持
第十七 学佛如远行,资粮戒定慧
第十八 先人道,后佛道
第十九 若不断淫修禅定,如蒸砂石欲成饭
第二十 六波罗蜜
卷四 果法:学佛旨归
第二十一 因缘果与道力果
第二十二 声闻四果:事需渐修
第二十三 辟支佛:缘觉圣者
第二十四 佛:菩萨圣者的无上正等正觉
卷五 名相:佛法概念精粹
第二十五 阅藏知津需名相
第二十六 佛法大事记
第二十七 世界名人评佛教
附录

摘要与插图

一,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法藏是也。《胜鬘经》云:“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是印度人常举之数,极言其多,并非确有其数。佛法海纳百川,宇宙间之法皆出佛口,佛所道之真理如恒河细沙,一切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实相不逸佛外。
  二,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摩诃止观》卷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此处法即诸法,界为边际,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真理即真实不虚、如常不变之理。汉语“真理”一词即源于佛教。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法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就所得法言,佛法是无限法界的真理和实相。
  三,佛所知之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俱舍颂疏界》品一云:“佛法者,佛所知法,即极远时等是也。”极远时即八万劫外,极言时间之长。从时间角度来看,时间中一切诸法都为佛所知,此为佛法。
  以上是以概念疏解分析佛法,若以大小二乘教法来看,佛法还可有另一种理解,即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果位为阿罗汉果,阿罗汉为小乘佛法之极果。《智度论》卷三曰:
  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由《智度论》可知,阿罗汉有杀贼、应供、不生等义。杀贼,杀烦恼贼之义;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义;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义。阿罗汉果与佛果虽然都入涅槃,但境界不同,前者仅以修身自利为宗旨,所以讥之者戏称其为自了汉,认为此果乃是佛对下等根性人所说之法。下等根性者看到三界之中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诸苦,遂生遁世修行之念,以图自拔于无边苦海,解脱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