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衍生出众多支派,开枝散叶,并成为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
道家机敏的做人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们的人格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
佛家慈悲宽大,忍让包容,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超脱修心的学问。有了这种心境,人就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难,获得人生的成功。
学习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可以解决很多现代人注的人生问题,诸如事业管理、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结交人脉、职场进退、修心以及养生等诸多方面。用典、实用的人生哲学指导自己日常的做人做事,会更顺利地成就事业和人生。
目录
上篇 道家做人
第一节 见素抱朴,本分做人
质朴做人,本分做事
务求平实胜过标榜仁义
简单如一张白纸
保持天然本色,做真正的自己
贤孝世界未必清明
老实做人,规矩做事
第二节 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
机心如流毒
小心误入伪诈人的雷区
聪明才智也有负面效应
势利心愈重烦恼愈多
名心褪尽时,悠然见南山
外曲还须内直
彼此敞开,坦诚相待
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
第三节 人生如水,游刃有余
水中感悟做人道
守柔如雁过无痕
欲认识世界先认识自己
定住本心,不为外物侵扰
先忘我,才能技通乎神
淡看人生浮沉
曲到好处方为上
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第四节 先无为,再作为
无用之中有大用
善争者以不争取胜
无言的教育更胜耳提面命
无为之为才是明的管理
无为不等于没主见
与其费力不讨好,不如晓之以利害
谨言慎行方无尤
老子有三宝,慈俭不为先
第五节 心界要比视界宽
心界决定境界
不以鱼缸的心看大海
慧眼一双不如明心一颗
强者无域,弱者自闭
另辟心径,别有天地
开放思维,发现世界
不做杀鸡取卵的事
第六节 “耐”与“恒”的境界
沉潜是腾飞前的准备
把眼光放长远
笑到才是大赢家
人生要耐得寂寞
成功在于点滴的积淀
执著于一点,成事在天缘
凝神于心,事半功倍
妄动易坏事,百忍能成金
做适合的事,耐恒久的烦
第七节 虚怀若谷,得失不挂心
月盈自有亏,心满须归零
心中无我,才能超越自我
虚怀若谷,谦恭自守
人在圈内,心在圈外
不要落入自命不凡的陷阱
适时放弃,得失无碍
放下,才能看到溪头风景
第八节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守拙护己,无可用就是大用
耍小聪明是一种无知
莫让才气反伤己身
与众不同未必是好事
上善若水,其用不穷
“呆气”往往是灵气
“自污”乃保身妙方
第九节 退步原来是向前
守住已有的便是富足
后退是为了向前
头要低,腰须挺
守住自我,不在凡尘琐务里忘形
处恰是处
第十节 有纲有常对人,不厌不倦处世
生命只有一次,善待便是珍惜
行路难,仍要行
按住心兵,持一分镇定
谨慎面对人生的各种脸谱
轻率易失根本,负重才能致远
身处苦难,不为苦难所累
热爱生活,才能过好生活
好命都是修养出来的
第十一节 以出世心入世行走
不让外在世界成为心的桎梏
简简单单,跳脱纷繁
公而忘私故能成其私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意境
红尘过往客,何必斤斤计较
清心寡欲,适可而止
素描人生
相亲相厚,不如相忘江湖
出世入世间,做个半路人
关注内心,参悟人生
第十二节 功成身退,如鱼得水
抱一为天下式
参透名利退全身
不争功劳,不矜成就
腾则为龙,潜则为蛇
进有尺,退有度
大隐隐于市的闲适生活
第十三节 安贫乐道,身无分文也是“贵族”
平民的生活,贵族的风度
不知足,便是祸
物来而应,物去不留
什么是的快乐
一枚金币的幸福博弈
坦然无求一身轻
与其期待虚有,不如安守当下
人穷心不穷
幸与不幸在于自己的心态
第十四节 平凡心是智,逍遥心是福
身心的自由贵
悲哀与幸运,不过是心念的选择
看破因由,发现生活的美
福祸一如,平常以待
无待的境界
幸福没有特权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智慧就在常的事物中
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
第十五节
摘要与插图
聪明才智也有负面效应提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就是因“机心”太重而遭悲惨结局的典型。
正如那曲《聪明累》所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一片不满,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她都占全了。这些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凤姐的评价,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
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更显苦楚。王熙凤不可谓不聪明,但导致她悲剧结局的因素不也这是因为她“太聪明”吗?“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句话,点中了很多人的痛苦根源。
世人常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自命不凡,投机取巧,葬送的却是自己。所以,老子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世智辨聪。春秋战国之间,善于奇谋异术的高人,一个比一个高明。然而,那个时代的世局也的动荡不安,人命危如累卵,随时都有被毁灭的可能。由于老子处于那个时代,深深感到痛苦和不满,因此便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却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搅乱了。
纵观古往今来,不少人都是因为处世用尽心机,或者聪明太盛,结果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以耍小聪明遭祸的典型。据史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
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饼孝敬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
VIP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