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灵锁钥》的作者是冯学成。
《心灵锁钥》: 锁钥,古人喻之为成事的关键所在,心灵锁钥也 可谓之是修心的锁钥,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 ;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心明”才能分辨 是非善恶,“心善”才会弃恶扬善,“心诚”才能精 进悟学,“心慈”才能利乐众生。
摘要与插图
一、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 ——从260字的《般若心经》说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 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 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 、耳、鼻、舌、 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 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 多故,心无呈碍; 无呈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 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 若波罗蜜多,是大 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 一切苦,真实不 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教是以智慧立教的宗教,号称智慧之学。在浩 瀚的佛教典籍中, 对智慧的介绍和论说俯拾皆是。先,佛的本义就是 觉悟,是对人生宇 宙真实及其真理的彻悟;菩萨的本义是觉有情——洞 察明了一切生 命——精神的内容及现象;阿罗汉的本义是杀烦恼贼 ——降伏精神和心 灵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
佛教认为,佛的觉悟和智慧是无边的,具足完满 “一切智”、“一 切种智”,表现在“成所作智”、“妙观察智”、“ 平等性智”和‘‘大圆 镜智”的一体和圆融。佛教经论中的“菩提”是佛的 果位智慧,“般 若”是佛导引众生成佛的、因位上的智慧。把智慧分 为因位和果位,大 概是佛教的一种创造,如老百姓是不知道朝廷的机密 大事的,知道的只 是有地位的皇帝和王公大臣。老百姓若要跻身上流, 在古代中国则需熟 读四书五经,经秀才、举人、进士的阶梯,再通过县 、州、府、部的过 程,没有这些因位上的积累,是不可能了解主宰天下 大事的朝廷之密 的——这是对智慧的因位和果位的一种不十分贴切的 比喻。
佛法是佛对众生说的,目的是使众生解脱沉溺于 人世的这个苦海, 并得解脱而成佛。所以佛所说的法,必然是成佛的方 法,这就是因位中 的智慧——般若。
释迦牟尼佛28岁成道后,在其说法的49年中,曾 召开过300多次 说法的聚会,任何一次说法大会,其中心和主题都是 般若。所以后来的 佛教徒都说:佛一切时皆说般若,故般若是一切佛法 的根本;无尽的佛 法因般若而产生,所以般若是诸佛之母。
般若把众生沉迷痛苦的心灵引向彼岸,使之进入 佛菩萨智慧光明的 精神乐土——这一切都是在精神上产生,在精神上回 转,在精神上腾 跃,在精神上飞升。全部佛法,本身就是一大部从人 间到极乐的精神现 象学说——人生宇宙,精神物质,善善恶恶——从地 狱说到人间,说到 天人,说到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即一切生命形态 乃至精神形态无 不囊括于其中。所以可以这样说,佛教是一部涉及各 种层次、各种发展 阶段的全部宇宙生命的精神现象学。在佛教《阿毗达 摩论》(即《对法 论》)中,曾有这么一段偈语,可以作为上面所介绍 的总结。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生诸趣,及涅槃证得。
全部佛法就被浓缩在这20个字之中,全部宇宙的 、生命的精神现…… P7-8
VIP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