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目录
第一章:半路出家
因为认识到自己心灵有痛苦,身心有恶习才到山上来的。而僧人们的责任就是帮助这些被烦恼和痛苦折磨着的众生成为有头脑、有道德、有智慧并且心灵得到净化的人。
七日小僧
山上有座龙泉寺
结缘
君子忧道不忧贫
生活中的证悟者
菩萨还有个名字叫观自在
山上山下两重天
纠结的父亲
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鸿儒与白丁
缘分、命、机遇
不用佛法说事
女人,太苦了
常惭
吵架是门学问
第二章 佛的智慧在这里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这六样佛教团队的古训,辅助以现代社会的一些方法手段,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和善相处,并创造出有利于社会和自己身心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
佛的智慧在这里
六和敬
吃尽苦头,方明道理
道德
自在
拆念头
此僧非同寻常
活在当下
合的团体
烦恼都是自找的
善可以传染
心存疑惑
观过
第三章 愿为果
居家生活,把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的,大多都因悟性不太好。在艰难的生活中,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大多数是有悟性的,这和掌握多少知识没多大关系。
看透了吗
巨大的快乐
潇洒走一回
我身边的定时炸弹
愿为果
吃素
观功念恩
离苦得乐
盂兰盆节
镜花水月
辞亲出家
第四章 放下即是人生
烦恼会让我们生病,会让我们痛苦不堪。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心里的“贼”。有的人天生心里贼就少,或者他能敞开心扉,那个贼就好抓。示现一个欢喜的方法让我们想通,觉悟我们。
佛门慈悲
吃饭是门功课
寺院不是造汽车的
人成即佛成
听师父的话
放下即是人生
成为净人
被小沙弥收拾
烦恼是贼
皈依即改变自己
生死无常
摘要与插图
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得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了。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
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暂时借用的一个名词,因为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个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享清闲去了。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 类探索体能上的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高、尽可能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乐趣,绝非世间人理解的那样白吃白住,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在龙泉寺做了三个月的“净人”了,净人是出家前寺院僧团里的一个身份。这三个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难在这里都跟你说清楚。
我能告诉你的是,我的选择是经过慎重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冲动,我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为了给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内,学习和探索出一条真正的让生活幸福的道路,获得快乐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条传说中解脱生死的道路。
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佛陀找到了这条道路,历代祖师大德们印证了这条道路,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你老爸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追随着祖师的足迹,也走上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说想多和老爸待一会儿。即便我们都活到一百岁,到时候也是要分别,一死两散伙。生死茫茫,哪里是归宿呢?你老爸可不是稀里糊涂活着的那种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愿意通过修道获得解脱。
有人会说,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脱去了,让孩子在世间受苦。这么讲也很外行。爸爸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