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解读雪漠》(上中下三卷)一百三十多万字,雷达等著,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2000年到2014年间研究雪漠作品的文章,是迄今面的雪漠及雪漠作品研究集。该书破解雪漠文化密码,剖析雪漠文学追求,是研究雪漠、了解雪漠的百科全书和文本。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大漠之子雪漠”,解读《大漠祭》、《猎原》、《白虎关》,总说“大漠三部曲”,以及众人眼中的雪漠书画;中卷“灵魂歌者雪漠”,解读《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以及众人对禅者雪漠的感受等;下卷是“众声喧哗说雪漠”,包括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协、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对雪漠作品的专题研讨,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雪漠作品的综合解读,他人笔下的雪漠素描,以及《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兰州日报》等网络媒体的相关报道等。
《解读雪漠》中的论文、评论、随笔、新闻报道等资料收集历时八年,起稿至定稿历时两年,其校正打印稿达三尺之高,全书汇聚了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硕士学生、民间人士等二百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滴水映世界,透过本书,读者会看到另一种文化景观。
目录
辑一《大漠祭》为谁而“祭”?
【专家解读】
雷达 /生存的诗意与新乡土小说
杨剑龙 /生活的体验与生命的感悟
雷达 /雪漠小说的意义
雷达、赵学勇
/《大漠祭》评法几种
杨文林 /贫不薄文
马步升 /卑琐与高贵的双向冲突与和解
欧阳文彬 /为《大漠祭》喝彩
赵雁翼 /《大漠祭》的语言
梁胜明 /
一部真正为农民写的书
吴金海 /《大漠祭》内容摘要之编后记
张炳玉 /甘肃文学的新崛起
北野 /《大漠祭》:活的艰辛死的无奈及爱的荒诞
【学界视角】
张明廉 /西部农民凡俗人生的真实与诗意
朱卫国 /猎猎大漠风
悠悠西部情
杨万寿、唐援朝
/平静中书写农民的历史
彭岚嘉 /乡土风景与乡村情感
何茂活 /农民生活、农民情感和农民语言
尚缨、汉滨
/西部文学的新收获
孔会侠 /满腔热血,几多感慨
唐翰存 /苍凉的大漠深处的声音
白晓霞 /大漠呵大漠
丁皎年 /再读《大漠祭》有感
白晓霞 /《大漠祭》中的民俗世界及其象征意义
唐援朝 /重读《大漠祭》
李文琴 /“大漠”中的老顺
韩伟 /文本的生态审美解读
梁颖 /乡村叙事的审美特征
蔺春华 /乡土的悲恸与生命的期盼
田广 /小说语言与汉语主体性
韩伟、王彩凤
/生存状态的描绘与西部精神的展示
董俊兰 /浅谈《大漠祭》对农民生活的表现
吴建新 /《大漠祭》理智与情感的困惑
西部,苦难的召唤
辑二《猎原》“路”在何方?
【专家解读】
崔道怡 /关于生存的真实画卷
白烨 /读雪漠的长篇新作《猎原》
崔道怡 /地球是这样毁灭的
阎晶明 /《猎原》笔记
卢洪涛 /西部:一个真实的神话
唐达天 /西部人似乎不崇拜狼
纪天材 /悲怆的命运交响诗
【学界视角】
彭岚嘉 /与狼共舞的困惑与悖谬
刘镇伟 /平静叙述中的痛彻之思
柴永贤 /《猎原》环境和人物
【民间话语】
古之草 /“
路”在何方?
张平 /《猎原》:让我们赴心灵之约
颜桥 /《猎原》语言的艺术倾向
孙悟祖 /生存诗意的寓言悲剧文本
辑三《白虎关》是谁的“关”?
【专家解读】
陈思和 /什么是美丽的定格?
木弓 /甘肃又有好作品
杨剑龙 /生的挣扎与爱的执著
何清 /无力的挣扎与无望的救赎
【学界视角】
陈晓明 /西部叙事的美学气象与当代机遇
徐炯 、徐德明
/《白虎关》中“花儿”的叙述功能
张惠林 /西部大地上的民俗图景
贾玲俐 /西部农村生活的绝唱
韩春萍 /现代语境下的陇军小说
【民间话语】
郝奇 /城市化进程中的病态
古之草 /《白虎关》的良知和尊严
梁一夫 /坚守与变迁
夕阳 /良知的书写,灵魂的拷问
古之草 /《白虎关》:“善”的传递与弘扬
古之草 /《白虎关》:文学应有直达人心的力量
明子 /“研”“磨”《白虎关》的理由
明子 /敬畏经典、重塑人生
明子 /温暖的马灯
古之草 /定格在美丽的瞬间
辑四总说“大漠三部曲”及其他
李星 /从《大漠祭》到《白虎关》
李星 /现代化语境下的西部生存情境
李清霞 /西部民间伦理与西部乡土叙事
朱墨 /沙湾村的人间喜剧
子玉 /品读《大漠祭》和《猎原》
朱卫国、杨万寿
/不同文学观视野下的两个文本
心蓝 /《大漠祭》和《长恨歌》的比较解读
孙玉玲 /从小说《白虎关》和《凿空》看西部农民的荒原体验
王锐 /系列长篇的创作诱因与接受困惑
刘青汉 /沙漠生态与
摘要与插图
《解读雪漠》编后记2000年10月,雪漠第一部小说《大漠祭》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十四年了,这十四年中,雪漠作品发展为蔚然大观的“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野狐岭》《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系列和“心灵瑜伽”系列等,共二十余本。雪漠先生的作品承载了一种博大、悲悯、超然的文化,显示出这个时代所急需的一种文化基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读者及文化爱好者的热切关注、讨论和研究。
十四年来,研究雪漠的文章已有数百篇,逾百万字。其作者的身份、年龄、行业各异,有批评家,有学者,有编辑,有律师,有设计师,有学生,有作家,有工人,有退休人员……从二十岁到八十岁,几乎每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各种角度的解读,为社会各界研究雪漠作品承载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所以,我院决定以“解读雪漠”为主题,将这些评论文章集结成书,为当下与未来的研究者及文化爱好者们保留一份珍贵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书很可能会继续出版下去,因为,就在我们编辑此书的过程中,仍然不断有文化爱好者及学者、专家写出了诸多精彩的评论和随笔,从他们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雪漠作品及其中文化的理解。
在这样一个物质泛滥、精神匮乏的时代,有这样的一群人,始终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发现和认可的眼光,甚至愿意用生命去实践和弘扬它,是令人感动的事情。所以,这部书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些人对某个作家、某些作品、某种文化的看法,也是一些人对善美文化的追求,以及对传播传统文化所主动担负的一份责任。这一篇一篇文章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比如,本书是由评论家雷达老师的文章开始的,雷达老师在写下这些评论文章的时候,在文坛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与雪漠并不相识,只是经人,发现了雪漠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大漠祭》,然后本着一腔热忱,写下了多篇评论文章,并且多处发表、多方,为当时尚且默默无闻的雪漠打开了中国文坛的大门。他的这些文章,可以说改变了雪漠的文学命运,也间接为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创造了机遇。雷达老师这种行为背后的精神,正好与大善文化超越功利的奉献精神不谋而合。此外,本书的背后还隐藏着无数个类似的故事。有些读者经年累月地读雪漠作品、学习雪漠作品背后的文化,从而一步步成长着,本书中收录的这些文章中,也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
很久之前,社会上有种说法: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恶心的交易,无论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缺乏公正和公平,一个人即使,如果没有背景和财力,也很难出头。这种说法让很多人都灰心,更令人灰心的是,大量的社会现象,都在验证着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十多年来,仍然有很多人在无偿地研究和传播雪漠作品,这是很让人感动的事。所以,本书中的很多文章,不仅仅是在评论一部作品,也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这是一种闪光的力量,让人感到温暖,也是一缕清风,能抚走人心中的尘埃。这也是研究院策划此书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希望,这些闪光的力量能依托这三卷书一直留下去,这种精神也能依托这三卷书一直留下去,影响更多的人,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份善美,带来一份清凉,带来一份快乐。当然,也为他们打开另一扇了解雪漠作品、了解大善文化的窗口,为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启迪,提供一些心灵的滋养。
本书收录了2000年到2014年间的研究雪漠作品的文章,为市面上、面——涵括了从“大漠三部曲”到“灵魂三部曲”,到“光明大手印”系列,到“心灵瑜伽”系列——的“雪漠研究大全”,力图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雪漠作品艺术及其承载的文化